经营管理
9月初,大佛寺矿积极响应省发展改革委分时电价新政及公司电力管控要求,主动求变,实施矿井日常强制检修时段重大调整,将检修作业从平谷时段转移至用电高峰时段,切实通过电力负荷“乾坤大挪移”,深度赋能降本增效,仅此一项措施预计全年可省电力成本约600万元。
政策驱动,重构检修时序。面对分时电价调整带来的成本压力,该矿扎实落实“避峰填谷”理念,颠覆传统作业时序,把原每日11:00-16:00(平谷时段)的强制检修,整体迁移至16:00-23:00的高峰(尖峰)电价区间,趁着电价高位时段为设备做“全面体检”,在平谷时段开足马力生产,从而大幅减少高电价时段大型生产设备运行负荷,引导用电需求向低价时段转移,优化电力成本结构。
协同联动,筑牢安全高效防线。检修时段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该矿积极构建覆盖全链条的责任闭环体系,确保生产与安全并行不悖。调度指挥中心统筹班前会、入井安排、物料运输,同步优化井下治灾工程配合时间,避免交叉干扰。安全监督管理部紧盯现场风险,通风管理部优化瓦斯抽采与通风系统,冲击地压防治办公室调整泄压孔施工时序。材料组与供应站24小时响应,4点班增配库管员、材料员,确保急件顺畅领发。机修车间实行“8点班+4点班”双班制,设备一升井,维修人员就立刻“接棒”,不让设备多等一分钟。每日检修前,选煤厂将原煤仓位压至最低,皮带队确保铁路装车站缓冲仓满仓,杜绝高电价时段无效能耗。煤质销售管理部依据缓冲仓数据,动态规划商品煤发运,规避火车延时费,实现“零成本等待”。
人本关怀,推动平稳过渡。考虑到检修时间调整会打乱职工的生物钟,该矿打出“人本关怀”牌,让制度落地更有温度。矿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各区队,为职工认真解读调整的必要性,要求各区队科学设置适应期,合理安排大家调休,缓解作息转换的压力。针对部分职工不能适应4点班工作,区队合理调整岗位或班次,在不影响检修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职工需求。同时,要求大件设备装卸安排在白天,夜间紧急作业需在照明充足区进行,实行区队自主管理+安监盯防“双监护”。
从被动应对政策到主动寻找降本机遇,大佛寺矿这场与时间赛跑的“错峰检修”,不仅每年可节省近600万元电费,更走出了一条精细管理的新路子。(田文龙)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