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人才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是强企之基、发展之要、活力之源。一直以来,胡家河矿紧扣“人才强企、人才兴企”战略,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育好、引好、用好人才“活水”,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人才强矿”之路,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最强“活力”。
技能鉴定畅通成才通道
为打造一支技术硬、素质高的人才队伍,该矿从深挖内潜入手,形成“理论+实操+考核”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学历提升、技能提升激励制度,鼓励职工积极参加学历提升,并做好职工和学校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序推进学历提升工作。深入开展“人人争当熟练工,个个胜任关键岗”活动,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形式,定期为人才“浇水施肥”,有效解决职工理论水平欠缺和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真正让人才“落地生根”。聚焦职业技能鉴定,搭建职工技能提升平台,常态化开展日常理论和实操训练,促进职工技能达标并取得等级证书,发放岗位技能津贴,极大地提高了职工技能评定的积极性,为职工的成长规划提供基础和保障。截至目前,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百余人,累计鉴定高级工及以下等级1238人次,荣获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称号1人,技师及高级技师22人,具有技能等级的职工比例逐年提升。
薪火相传搭建成才平台
该矿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创新人才“传帮带”作用,让劳模亲自挂帅,开展“匠心永续,薪火相传”活动,以技术管理、技能培训、经验传承为重点,紧贴制约矿井生产的难点、成本飙升的痛点、人工占用的堵点,一大批青年职工聚集到劳模周围,一对一对接、面对面培训、手把手指导,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让工作室成为“草根创客”学习劳模的课堂、切磋技艺的赛场、技术创新的平台和展示风采的舞台,推动人才队伍向多技能、复合型方向发展。
“我们积极推动工匠人才由‘个体型’向‘团队型’、‘单一型’向‘联合型’的提升,注重发挥劳模、工匠的优势,在育‘匠’上做好薪火相传,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该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科院说道。
筑巢引凤引领聚才态势
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和跟踪问效机制,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充分树立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构建“岗位价值+业绩贡献”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体系,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准人才,通过考深、评实、真奖,切实提高人才考核工作“含金量”。深化技术人员、技能人员积分考核评价工作,实行“一人一表一档一跟踪”,进行全过程量化考核,让更多优秀人才竞相涌现,凝聚起矿井发展的磅礴动力。
此外,该矿把优化人才发展软环境作为凝聚人才的硬实力,突出解决人才服务“关键小事”,从衣食住行方面入手,深化“三堂一舍”升级服务举措,着力让职工生活更舒心、工作更顺心、发展更安心。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第一方阵,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动力之源。下一步,该矿将持续用好劳模创新工作室、职工书屋等各类素质提升平台,积极探索创新其他培养途径,让人才引得进、育得强、用得好、留得住,有力推动了人才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以人才“引擎”推动矿井释放改革发展的强大活力。(田磊)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