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挖潜创效”专栏

首页 > 专题专栏 > “降本增效、挖潜创效”专栏
大佛寺矿:深耕“四种经营理念” 多点发力掘“金”增效
发布时间:2025-08-08 15:05:57     作者:田文龙   浏览量:28   分享到:

今年以来,大佛寺矿全面践行“四种经营理念”,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从系统优化、工艺改进、设备运维、资源利用等多维度挖掘降本“金点子”,打出增效“组合拳”,持续提升经营管控水平,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_副本.jpg

系统优化“挤水分”,设计源头降损耗。该矿精准把握4煤与4上煤联合布置规律及小煤柱巷道变形特征,创新推行“相邻工作面外围系统共用”模式。通过优化同采区同翼工作面布局,将相邻工作面的联巷、风桥、溜煤眼等外围系统复用,有效降低巷道群应力集中效应。41204回顺共用41202运顺外围系统,减少306m巷道掘进,节约费用142.16万元。坚持“一面一策、一巷一策、分段支护”的差异化理念,根据围岩条件、巷道用途及服务时间动态优化支护参数。在40216泄水巷支护中,合理优化异形钢带组合护表,在保障支护安全的前提下,延米单价降低118.2元,累计节约11.82万元,让每一分支护投入都精准“落地”。

2_副本.jpg

技术创新“提效能”,动态管理降成本。该矿创新应用“迈步式排水系统”,破解传统工作面排水设备闲置难题。依据巷道层位特征与水仓布置,回采前仅在巷道最里侧2个水仓安装水泵,回采过程中随里侧水仓进入切眼,将水泵移至外段水仓循环使用。4034上09工作面10个水仓通过该模式减少水泵使用24台,直接节约72万元,实现排水设备“按需投放、动态周转”。针对顶板支护损耗问题,该矿以W形托板替代传统蝶形托板,有效解决了蝶形托板因应力疲劳开裂导致的支护强度下降问题。2-7月,该矿累计使用W形托板67600块,累计降本80.51万元,在强化支护安全的同时实现“降本双赢”。

3_副本.jpg

自主创效“挖潜力”,运维升级省开支。设备维修是降本增效的“关键战场”。该矿第二套快速掘锚成套装备已累计掘进6800米,部件磨损严重。为规避返厂维修的高额成本,该矿邀请厂家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自主完成易损件更换、配合尺寸修复等工作,使设备恢复正常运行。原本400万元的返厂维修费用,通过自主维修仅支出180万元维修费及80万元配件费,节省成本140万元,走出了“自主维修降本”的新路径。在用电管理上,该矿精准利用峰谷电价差异,将排水泵等大型设备用电时段集中在低谷段(23:00-7:00)。因谷段电价较平段下降63%,1-7月共节省电费40.89万元。8月初,该矿积极跟进国家电价政策,将洗煤厂和跨河栈桥检修由原来8点班检修调整到每天16:00—23:00,让“错峰用电”成为降本“隐形利器”。

4_副本.jpg

资源利用“增价值”,精细运营创效益。在洗选环节,该矿推行“优先脱粉+煤泥破碎掺配”精细化模式,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高效运行脱粉车间,在保障商品煤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煤泥产量。1-7月累计减少煤泥8.95万吨,经掺配增值创造经济效益3037万元,让“边角料”变身“效益源”。创新使用Φ600mm负压可缩风筒替代传统上隅角瓦斯抽采Φ450PE管,在确保抽采效果的同时大幅降低成本。1-7月已节约PE管4760米,创造效益730.7万元,全年预计节约8870米,增效1361.63万元,实现安全与效益双提升。

从系统复用的“空间节约”到工艺优化的“细节抠省”,从自主维修的“成本压缩”到资源增值的“效益提升”,大佛寺矿以实打实的降本成效践行陕煤集团“四种经营理念”。下一步,该矿将持续深挖降本潜力,让每一个“金点子”都转化为发展实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效益基石”。(田文龙)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