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今年以来,面对煤炭市场竞争加剧、经营压力持续增大的严峻形势,彬长矿业深度践行“四种经营理念”,将闲置物资盘活作为降本增效、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抓手,通过顶层统筹、精准调剂、修旧利废等举措,累计节支1.04亿元,蹚出了一条降本与增效并行的新路子。
顶层统筹聚“散”为“治”
彬长矿业打破闲置物资盘活“各自为战”的分散格局,构建了“集团统筹+矿井落实”的双层管理体系,制定《闲置物资盘活专项实施方案》,明确“清查建档—信息共享—调剂处置”全流程标准;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5对矿井的闲置物资数据,实现“数量、状态、位置、价值”四要素实时更新,打破信息壁垒,为跨单位协同合作奠定基础。
胡家河矿推行“智慧库管”模式建立“账、卡、物、码、责”五位一体闭环管理机制,让闲置物资可追溯、可调配;孟村矿推行“物资限额管理”,按生产任务核定领用额度,从源头减少闲置产生和支护设施浪费。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地的高效联动,彬长矿业1个月便完成首轮全矿区闲置物资清查,共梳理出可盘活设备、材料等资产2300余项。
精准调剂化“闲”为“用”
“让闲置物资流动起来,就是让效益提上来”——这是彬长矿业在调剂工作中的核心思路。依托信息平台,建立“需求申报—余缺匹配—精准调拨”的快速响应机制,推动物资在各矿井间高效流转,实现“闲”转“用”的价值跃升。
孟村矿通过平台租赁胡家河矿维修后的TBM配套设备,月度支付租金86万元,相较新购设备节省支出六千多万元,实现“以租代买”的双赢;胡家河矿拆除待报废电磁启动器中的40件可复用关键配件,支援小庄矿设备维修,节省采购资金28万元。文家坡矿创新建立区队闲置材料共享机制,通过线上群实时发布余缺信息,截至8月底已推动10个区队完成材料互通,累计节省采购资金7.85万元,物资周转率提升30%。
修旧利废点“废”为“宝”
彬长矿业将修旧利废作为“全员创效”的重要载体,构建“回收—鉴定—修复—复用”全流程机制,既降低成本,又增强职工节约意识。
大佛寺矿组建机电设备修复专班,针对快速掘锚成套装备的截齿、液压管路等易损件,采用“拆解检测—补焊修复—压力测试”标准化流程,累计修复部件83件,单此一项节省维修费用140万元。小庄矿通过开展“修旧利废能手”评比活动,每月评选10名“节约标兵”,带动全员参与小改小造,上半年通过修复废旧开关、重组电缆等举措,节约成本300万元,形成“人人想节约、事事讲成本”的良好氛围。
分类施策激“滞”为“活”
针对闲置物资“价值差异大、盘活路径不同”的特点,彬长矿业采取“高价值资产重点盘活、低价值物资精细利用”的分类策略,让每一项闲置资源都能产生效益。胡家河矿对闲置的综采支架进行全面检测,更换老化部件后调剂至孟村矿,实现资产类盘活金额1162万元;孟村矿通过“以旧换新”制度,要求领用新物资时必须交回旧件,上半年回收旧锚杆、电缆等物资1200余件,折算成本860万元,年预计压降采购成本1140万元。对边角料的价值也是“吃干榨净”,大佛寺矿将废旧皮带裁剪成防尘罩、防滑垫,文家坡矿用废弃钢管制作物料架,累计实现低价值物资复用节支52万元。
从“包袱”到“财富”的转变,不仅是“四种经营理念”在彬长矿区的生动实践,更是企业精细化管理能力的集中体现。未来,彬长矿业将继续深化闲置物资盘活机制,真正做到“颗粒归仓、物尽其用”。(王英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