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在大佛寺矿综采一队,老郭的“抠”是出了名的。这位大伙公认的“铁算盘”,嘴边总挂着一句口头禅:“省下的就是赚到的”。在他眼里,成本管控没有“小事”,降本增效全在“细节”,凭着一股精打细算的韧劲,他带着工友们算出了一本实打实的“降本经”。
老郭的“第一招”是掐住材料消耗的“源头”。过去,区队常出现“多领备用”的情况,截齿、螺丝等耗材堆在库房用不完,时间一长不是受潮锈蚀就是磕碰损坏。老郭分管材料后,带着材料员根据作业计划算“细账”,每生产一刀煤能损耗多少材料、每台设备的易损件更换周期,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他还在库房建立了“材料领用清单”,谁领了什么、用了多少,一目了然。有次,新工小张想多领10个U型卡,老郭拿起清单指着数据说:“上周咱们区队U型卡的总消耗量才8个,按计划领够就行,多了就是浪费。”在他的严格把控下,区队的材料领用准确率提高了20%,单月耗材成本直接下降近2万元。
老郭不光是在地面卡得严,井下的废旧材料,在老郭眼里都是“宝贝”。他带着工友们建了个“废旧材料回收站”,损坏的截齿、螺丝连片、旧电缆头等都分类存放。下班后,别人急着升井,他却蹲在回收站检查今天螺丝回收了多少,哪些还可以复用,他都一一登记在小本本上;就连电缆上的旧接线端子,他也拆下来擦拭干净,测试合格后继续用。有次,区队的风镐坏了,领新风镐需要几千元,老郭带着检修工拆开一看,发现只是弹簧磨损严重,花80元换了个弹簧就修好了。今年以来,光废旧材料修复复用就为区队省下了5万元左右,曾经的“废铜烂铁”变成了“省钱利器”。
“设备少出故障,就是最大的降本。”这是老郭的“第二招”。以前采煤机、刮板机常因“小病拖成大病”停机,维修既费钱又误工。老郭牵头制定了“设备点检表”,要求操作工每班检查油位、温度、异响等,发现问题立刻上报。他说:“设备跟人一样,一定要定期体检,再好的机器也得保养到位。”有次夜班,小李发现采煤机摇臂有点渗油,老郭连夜组织检修,拆开后发现是密封圈老化,及时更换避免了更大故障。正因为老郭深知降本增效的意义,带领班组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设备故障率下降了15%,维修成本降了近三成,生产效率反而提高了,实现了“故障少、成本降、效率升”的良性循环,连续三个月都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
“省下的就是赚下的,降本增效不是某个人的事,得人人参与、事事较真。”老郭常说。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整个区队形成了“人人算成本、事事讲效益、处处找漏洞、时时想办法”的良好氛围。(大佛寺矿 刘波)
编辑:达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