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孟村矿创新推行“125678”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法
发布时间:2022-08-09 16:15:56     作者:王冰   浏览量:18234   分享到:

125678工作法.png

近年来,孟村矿围绕冲击地压灾害防治,持续完善管理机制和治理体系,在建立井上下立体防治冲击地压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出了“125678”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法,有效保障“零冲击”目标实现。

围绕一个目标:煤(岩)“零冲击”(无人员伤亡、无巷道破坏、无设备损坏)目标。

构建两项机制:一是“产学研一体化”机制。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借力引智,与国内防冲领域权威专家教授组建防冲技术创新团队,深入系统研究冲击地压致灾机理,不断优化防冲治理措施,研发、推广应用冲击地压防治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形成“产学研一体化”防冲机制。二是“五全”管理机制。全覆盖,矿井、煤层、盘区、采掘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全空间,高、中、低位坚硬顶板,煤层,底板分源采取治理措施;全系统,主动预防—监测预警—卸压解危—效果检验—安全防护;全过程,防冲措施设计、施工、监督检查、验收等环节闭环管理;全员参与,建立全员防冲岗位安全责任制,人人争当防冲安全员。

交流学习.jpg

坚持五项原则:一是坚持“区域先行、局部跟进、分区管理、分类防治”原则;二是坚持“源头治理、超前治理、立体治理、协同治理”原则;三是坚持“强支强卸、支卸并重、支护可靠、卸压有效”原则;四是坚持“联合监测、综合预警、分析研判、超前处置”原则;五是坚持“全程跟踪、实时检验、量化评判、效果达标”原则。

攻坚六大课题:一是开展孟村矿井覆岩活动规律、周期性预警及精准卸压技术研究;二是开展孟村矿井应力场监测及防冲源头控制技术研究;三是开展冲击地压全过程精细模拟、危险区域智能识别技术研究;四是开展孟村矿井冲击地压分源监测与预警平台体系建设与研究;五是开展井上与井下应力协同控制技术研究;六是开展人工智能在冲击地压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突出七强攻略:一是强卸压,降低应力集中程度;二是强支护,增强抵抗冲击能力;三是强监测,掌握冲击危险情况;四是强防护,提高人员安全系数;五是强装备,减少井下作业人员;六是强培训,提升全员防冲意识;七是强管理,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压裂施工现场.jpg

实现八项提升:一是基于透明地质,提升防冲精准程度;二是创新区域防治,提升源头治理效果;三是坚持强支强护,提升防冲抗冲能力;四是引进新型装备,提升治理装备水平;五是开展立体卸压,提升降低应力效果;六是实施立体监测,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七是坚持企院合作,提升技术攻关能力;八是紧跟科技前沿,提升矿井技术含量。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该矿将“125678”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法不断深化,并形成了具有孟村矿井特色的“井上下立体联合监测”与“井上下立体协同卸压”相结合的冲击地压防治新模式,灾害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有效防止了冲击地压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危害,对彬长矿区乃至全国冲击地压防治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得到了各级煤矿监管部门及冲击地压防治领域专家们的一致好评。(王冰)

编辑: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