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上央视啦!大佛寺矿、胡家河矿亮相《走遍中国》“超级矿井”
发布时间:2025-04-11 08:38:56     作者:冯春朋 田磊 牟俊康   浏览量:655   分享到:

近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走遍中国》栏目播出《超级矿井》纪录片,其中,《超级矿井——绿色乌金》一集深入报道了大佛寺矿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成果,《超级矿井——安全之举》一集深度聚焦胡家河矿在冲击地压领域的卓越实践与突出成果。

据了解,《超级矿井》为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重点项目、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陕西省广电局2024年重点纪录片选题项目,由陕煤集团协助拍摄,历时一年半精心打造制作完成。该纪录片生动展现了煤炭产业在安全发展道路上的探索与转型,播出后迅速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反响。

1_副本.png

大佛寺矿瓦斯浓度国内罕见,绝对瓦斯涌出量历年最高达210m3/min,是西北地区瓦斯涌出量最大的矿井。近年来,该矿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瓦斯“零超限”目标,积极构建“11258”瓦斯综合治理体系,大力实施“井上下抽采相协同、三区递进相协调、预抽与采动卸压相耦合”的“三区联动”瓦斯抽采模式,推广应用“2-111”、水力压裂等瓦斯高效抽采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瓦斯治理工作质效。同时,持续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先后建成投用智能瓦斯巡检系统、瓦斯抽采效果智能分单元评价系统及智能瓦斯抽采综合管控平台,有力促进了矿井瓦斯安全、高效、精准治理,连续十余年实现了瓦斯“零超限”目标。

瓦斯既是安全“第一杀手”,同时也是高效清洁能源。该矿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瓦斯综合利用,大力实施低浓度瓦斯发电项目,建成了装机2.04万千瓦的低浓度瓦斯发电厂和0.45万千瓦的乏风发电厂,趋利避害、变废为宝,成为全国首个瓦斯“零排放”示范矿井。积极与新泰能源公司合作,建成投用了RTO蓄热氧化供热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热量21.11万吉焦,减排二氧化碳当量35万吨,开启绿色供暖新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2023年顺利通过绿色矿山实地核查验收,进入陕西省绿色矿山创建库。

b99e6db87eebe0352b2a31afe0a2dc2(1)(1)_副本.png

胡家河矿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以及冲击地压等各类地质灾害耦合交织,被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定位为全国煤矿灾害最重、治理难度最大、安全风险最高、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任务最繁重的矿井之一。

因冲击地压灾害突发性强、破坏力大,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与职工的生命安全。近年来,该矿始终坚持“源头、超前、立体、协同”治理原则,全力构建并完善“134556”冲击地压防治体系,建成了“冲击地压井地一体智控中心”,综合利用地面ARP微震监测系统、三分量传感器及井下ARAMIS M/E微震系统,构建起立体式、多维度的包围式监测架构,并通过多系统协同工作,形成了以全天时、全覆盖、全频段、全要素为特点的立体监测网络,实现了监测模式由点、局部、单参量监测向区域多场多参量综合预警的重大转变,极大地增强了微震事件在垂直维度上的定位精度。同时,该矿以防冲主控因素治理为依据,建设高位地面L型水平井分段压裂降载技术、中位井下长距离定向裸眼压裂降压技术、低位高强高密度深孔爆破断顶技术、煤层全方位钻-爆一体减压技术、煤层深孔注水弱化改性技术等立体防冲“五项技术”体系,为冲击地压灾害治理提供时间和空间保障,有效助力矿井实现了“零冲击”的防治目标。该矿也将持续秉持“科技治灾、智领发展”的理念,持续探索创新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深度挖掘监测数据,全方位、多层次地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助推矿井超前防灾、治灾、减灾,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坚实的防冲力量。(冯春朋 田磊 牟俊康)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