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公司智能矿井建设,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先进经验, 5月6日至12日,公司组织相关人员赴黄陵、红柳林、曹家滩、小保当等煤矿考察,重点学习考察了各矿在智能矿井、智能综合管控平台、千眼系统、智能快掘等方面工作,我有幸参与其中。这次考察,我亲眼目睹了各矿井在智能综合管控平台建设方面的成果,亲身体会了各矿井加快智能矿井建设的生动局面,亲自感受了各矿井智能化从业人员干事创业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既令人感叹、更发人深思,既增强了加快发展、赶超跨越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又坚定了加快推动彬长公司智能矿井建设、奋力打造复杂地质条件下多元灾害协同治理安全高效智慧示范矿区的信心和决心。
这次考察学习时间紧凑,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目的明确,五天时间,实地考察学习了四个矿井,深切感受到兄弟单位智能化建设的强劲势头、智能快掘的发展成效、智能矿井的显著变化,增强了不进则退、慢进掉队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收获很大、感触很深、启发很多。有以下经验启示:
(一)科学规划是引领。规划是龙头、是方向。四个兄弟单位在矿井规划上充分体现了“富规划、精建设”的精神。在规划上肯花钱,舍得投入。从子系统建设到管控平台业态布局,从智能矿井建设到智慧矿区成型,无一不坚持规划先行。红柳林、黄陵二号等矿井聘请王国法院士团队针对智能矿井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科学编制了涵盖各类子系统建设详细标准的《智能矿井建设规划》,以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关于印发<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为导向,对智能化示范矿井达标建设进行了梳理细化,编制完成了系统升级技术方案及技术规格书目录。
(二)高效管理是根本。“智能矿井三分靠建,七分靠管”。黄陵二号井、红柳林等矿井的经验表明,一个矿井智能化水平的提升,除了建设外,关键在于管理,各对标矿井均有独立业务部门负责本单位智能化建设。对标先进,我们在智能化管理中还存在以下问题:精细化不够,各系统助力安全生产效能发挥不充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考核奖惩力度不够;信息中心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建章立制。建立健全智能矿井建设管理制度,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充分激发矿井智能化建设热潮。二是优化模式。为矿井信息中心培育管理人员,充分发挥信息中心管理协调作用,信息中心是矿井智能化建设的首要部门,信息中心管理人员是项目建设的“转译员”,转译员”需要深刻了解矿井的生产工艺、流程等技术层面,同时还要具备精益运营的丰富经验和指导能力。他们需要将各业务模块中方方面面的工作“翻译”给系统、应用开发人员,并确保对方完全理解其中的细节,实现跨业务的无缝对接。三是精细管理。充分发挥“智能综合管控平台”功能,确保各类安全生产问题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助力矿井安全生产。
(三)精益运维是保障。争做系统运维的“占星士”,不做系统运维的“消防员”,各对标矿井信息中心业务分工较为明确,分为生产辅助自动化组、地面综合组、“三大”系统组、标校组、调度室集控员,人员配置相对合理,确保各类系统都有专人管理,尤其“三大”系统,给陕西煤业共享平台、煤炭局、煤监局上传都由专人24h负责,减少了断线率,确保了传输的稳定性,提升了矿井在政府单位的良好形象。对标先进,学用相长,结合公司实际,我们应进一步细化分工,适时把系统延伸维护工作按区域划分给区队,实现井下运维规范化、及时化,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四)品质建设是关键。高质量的建设厂家是智能化建设的坚实基石。红柳林煤矿始终坚持“招大引强”战略,与华为等高水平建设厂家,为矿井智能化建设全盘咨询,统筹规划,智能矿井建设逻辑清晰,架构先进,全面提升了矿井智能智慧承载能力,业内首次应用游戏引擎打造智能综合管控平台展示界面,画面颗粒度小,动态漫游无延时,以管理对象的全连接、数据的全融合为支撑,打造智能化园区,实现园区的可视、可观、可控。
(五)敢于创新是法宝。所到之地,处处体现着敢为人先、敢闯“盲区”的豪迈激情,敢走新路、敢担风险的胆识气魄。黄陵二号井秉承高水平开采地质先行的理念,率先开展了“基于动态地质模型大数据融合迭代规划控制策略的智能开采技术”项目研究,采用地质探测与建模技术、“CT”切片技术、空间导航定位技术等构建了高精度智能开采截割模型,利用综采自动化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决策技术对截割模型进行实时修正;采煤机按照大数据智能分析决策中心下发的截割模型进行自主截割,无需人工干预截割过程,实现了智能精准开采。小保当二号井先行先试,以中厚煤层达产增效为导向,与多家装备制造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根据地质条件和实际需求研发的国产化成套智能综采装备,打破了国内中厚煤层年产千万吨的技术壁垒,为中厚煤层超长智能综采工作面开采提供了行业“新样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兄弟单位的好思路、好举措、好经验,再次向我们昭示:唯有“干就干最好、争就争一流”,彬长公司打造复杂地质条件下多元灾害协同治理安全高效智慧示范矿区的步伐才会更快、更坚定、更有力。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我们在学习中开拓视野,在交流中启迪思路,在对比中找准差距,深感兄弟单位竞相发展、比学赶超日益激烈,需要对标先进、大胆尝试,发挥优势、锻长补短,以敢想敢干的精气神和时不我待的危机感,加快推进彬长公司智能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打造复杂地质条件下多元灾害协同治理安全高效智慧示范矿区,必须思想再解放。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力度、深度和速度。通过六天的考察学习我们发现,各对标矿井无论是领导还是一般工作人员,解放思想都深深植根于每个人心里。以至于不管是在介绍集控中心情况还是在座谈交流中他们都传递出一个信息:这里是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矿井,就是应该不同于其他区,就是要先行先试,边干边试,不拘泥于僵化的条条框框。面对兄弟单位智能化建设热潮,我们要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理念,一是要强化先机意识。立足区位优势,紧紧抓住智能化、智慧化建设机遇,借梯登高、借力发展。二是要强化先行意识。在项目谋划上主动作为,在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大胆先行。完善、细分部门职能。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严格细分细化岗位职责,对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授全权、负全责、严考核,通过严格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催生动力。做到职责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三是要强化先试意识。鼓励各矿井单位大胆试、大胆闯,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风险,敢于承担责任。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担当者撑腰壮胆,给改革者提供平台。
(二)打造复杂地质条件下多元灾害协同治理安全高效智慧示范矿区,必须标杆再拉高。2022年彬长公司行政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围绕“顶层设计、整合集成、持续投入、全面提升”思路,打造“四化”建设“升级版”的目标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围绕这一目标任务,凝心聚力,转思想、树新风,大胆试、大胆闯,深挖智能智慧赋能安全生产新动能,率先实现复杂地质条件下多元灾害协同治理安全高效智慧示范矿区奋斗目标。
(三)打造复杂地质条件下多元灾害协同治理安全高效智慧示范矿区,必须能力再提升。黄陵二号井、红柳林煤矿如火如荼、蒸蒸日上的智能化建设和发展,用实践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再次敲响了我们能力欠缺的警钟。作为煤矿智能化建设发展浪潮中的智能化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要进一步提升能力,重点做到三个方面:一要善于学习。要始终把专项业务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与时俱进地学,持之以恒地学。二要借势借力。通过项目建设着力培养出一批懂业务、会操作的技能型人才,三要培育动能,充分发挥好“5G+智慧矿山”培训基地金字招牌,结合矿井智能化发展实际,编制教材,夯实培训,全面提升。这样智能矿井、智慧矿区建设才能事半功倍、快速推进。
(四)打造复杂地质条件下多元灾害协同治理安全高效智慧示范矿区,必须重点再突破。围绕智能矿井、智慧矿区建设顶层设计,实行专项专题专班专盯,确保项目建用衔接取得实效。以智能化为引擎,下沉一线,分步骤、有层次,逐步解决井下人员巡检线路长,劳动强度大、“大班次”下井等问题。以“四化”建设专项活动为抓手,对标先进,重点实施《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管理办法(试行)》中10项内容,全面加快智能矿井建设步伐。
对标先进、体悟先进、反思自身,更激发了建设新彬长、推进新跨越的激情和梦想,更坚定了“打造复杂地质条件下多元灾害协同治理安全高效智慧示范矿区”的信心和希望。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围绕彬长公司“四化”建设“升级版”目标要求,突出“四化”建设专项竞赛活动,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彬长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机电管理部 薛鑫)
编辑: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