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息

首页 > 安全管理 > 安全信息
【争做“四个示范”】大佛寺矿:科技为盾体系为纲 筑起矿井灾害“防护网”
发布时间:2025-08-22 16:58:57     作者:田文龙   浏览量:34   分享到:

彬长矿区灾害耦合叠加,千尺井下,机器轰鸣中藏着看不见的“暗礁”——瓦斯、水害、煤层自燃、冲击地压……近年来,大佛寺矿用科技给安全“上锁”,靠体系为生产“护航”,为瓦斯、水害、火灾、冲击地压等灾害量身打造“防护铠甲”,让矿井安全生产的底色越来越亮。

1_副本.jpg

“11258”体系引领,多技术协同实现瓦斯“零超限”。瓦斯不除,矿无宁日。该矿牢固树立瓦斯“零超限”目标和可防可控理念,创新构建了“11258”瓦斯综合治理体系,锚定“零超限”一个核心目标,明确“三区联动”瓦斯抽采技术路线,推行“预抽达标+精准卸压”两种治理模式,创新应用五项关键技术,强化八个方面的基础保障。利用定向长钻孔水力压裂区域预抽技术,钻孔深度超600m,压裂影响半径达46~58m,瓦斯抽采效率提高3~5倍。应用“2-111”瓦斯高效抽采技术,使钻孔抽采效率提高2.6倍,确保工作面回采前残余瓦斯含量降至2m³/t以下。创新高位定向钻孔“以孔代巷”技术,最大护孔深度660m,单孔抽采流量最大30m³/min,有效替代了传统高抽巷。今年以来,该矿累计完成钻孔进尺19万m,瓦斯抽采量1947万m³,有力保障了矿井瓦斯“零超限”目标的实现。

2_副本.jpg

“12345”体系固本,探防结合筑牢“防水墙”。面对顶板水和老空水等主要水害威胁,该矿创新形成“井上下结合治理”“局部+区域治理”的防治水思路,构建了“12345”防治水管理体系。坚持“水情不明就是隐患、水害影响就是事故”的理念,认清顶板水、老空水二类水害,推广应用抽排孔、定向探放水、清污分离排水等三项技术,采取物探、化探、钻探、监测四种探查监测手段,并强化制度、装备、技术、机构、机制五种保障。井下施工定向钻孔长距离跨区域探放老空水,并确保排水系统能力为预测最大涌水量的2倍以上。建成矿井智能开采地质保障系统,提升地质灾害预测预报能力,积极与科研单位合作,完成多项水害防治科研项目,为水害防治提供科技支撑。今年累计完成掘进工作面超前物探8480m,施工各类探放水孔70个,进尺5233m,疏放水量37.2万m³,有效防范了水害风险。

3_副本.jpg

“1343”体系护航,分级管控确保“零发火”。该矿构建了“1343”自然发火综合防治体系,围绕“监测预警全覆盖、分级管控无疏漏、综合治理零发火”一个总目标,突出三类重点治理区域,强化四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三个层面管理保障,对采空区、密闭墙、立交巷道、小煤柱等重点部位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人工采样分析采空区气体,结合黄泥灌浆、注氮、气雾阻化、上下隅角封堵、注液态CO₂等综合措施,建立自然发火监测预警“灰、蓝、黄、橙、红、黑”分级防控技术体系,实现主动分级防控。同时,加强外因火灾预防,建设火灾预警及自动灭火系统,规范消防器材管理。今年以来,累计完成黄泥灌浆6662m³,注氮气1542.8万m³,灌注液态二氧化碳135.88吨,注浆加固密闭墙17道、巷道100m,有效杜绝了各类发火事故。

4_副本.jpg

“13444”体系攻坚,精准施策实现“零冲击”。该矿以“零冲击”为目标,树立“可预、可防、可控”理念,构建了“13444”冲击地压治理体系。围绕一个“零冲击”目标健全管理体系,实施“多区跳采”、保护层开采、优化巷道布置与煤柱尺寸等三项区域措施进行源头治理,采用大直径钻孔卸压、煤层爆破卸压等四种卸压措施消除应力集中,运用微震、地音、应力及矿压多元监测等四种监测方法实现精准预测,并落实四项基础保障提升防治能力。在采掘工作面,回采工作面采用φ153mm大直径钻孔或煤层爆破卸压,超前支护距离严格按规定执行。掘进工作面采用迎头大直径钻孔+帮部(底板)煤层爆破卸压,并配备高强度支护系统。今年以来,矿井累计施工卸压钻孔9.83万m,未发生过大能量破坏性事件及冲击显现,保障了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从瓦斯“零超限”到火灾“零发火”,从水害“零突涌”到冲击“零显现”,大佛寺矿用科技的“硬支撑”和体系的“软实力”,在千尺井下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让每一次掘进更安心,每一次回采更放心。(田文龙)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