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首页 > 文化建设 > 企业文化
“降本增效”小故事:一名材料员的“执着”
发布时间:2025-09-22 14:49:22     作者:王泽林   浏览量:149   分享到:

“兄弟们,井下不用的东西,哪怕是一个废旧零件、一根损坏的钻杆,甚至一个编织袋,都记得背上来,这些可全是‘宝贝’!”工友们一边匆匆点头回应“知道啦”,一边互相使着眼色,小声调侃:“这小郭,天天就为这回收的事儿念叨,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

小郭在区队里负责材料管理,这份工作在他手里,被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当回收材料被送回库房,便是小郭最为专注之时。他即刻蹲下身来,在那堆回收材料前细细端详,思索着它们是否有“重生”的机会,好似这些废旧物品都变成了等待他去发掘秘密的“珍宝”。

对于那些有回收利用价值的材料,小郭总是不厌其烦地进行分类整理。他将形状相近、材质相同的零件一一归类,嘴里还不住地轻声自语:“这枚螺栓虽已稍显锈迹,但稍加打磨,或许还能再度使用;这根链条,仅是少数链节有所损坏,将其拆下单独处理,其余部分定能继续发挥作用。”时间一长,“破烂王”这个外号就在区队里叫开了。面对这个外号,小郭从不生气,只是嘿嘿一笑。可也有人对他的行为表示不解,常常有人说:“材料坏了再申请新的,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嘛,你捡这些破破烂烂的东西,能有几个真的能派上用场?”尽管大家佩服小郭的节俭精神,但在内心深处,很多人还是觉得他做这些意义不大。

然而,一次突发情况彻底改变了大家对小郭的看法。有一回,井下工作面的工人紧急汇报,巷道里的岩石异常坚硬,必须人工用风镐进行破除。可普通的风镐尖强度根本不够,用不了几下就报废了。照这样下去,材料浪费不说,整个工作进度也会被严重拖延。就因为这小小的风镐尖,大家都犯了难,现场一片寂静,气氛十分凝重。就在这时,小郭那熟悉的大嗓门又响了起来:“我前几天把回收的废截齿加工了一下,把上面的合金头和风镐尖处理后焊接在了一起,要不拿下去试试?”他的语气里满是抑制不住的激动。众人将信将疑地把这个“新装备”拿到井下试用,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工人们轻轻松松就破除了那些坚硬的大块物料。事后,工友们无不感慨万千:“没想到,这些被视作‘破烂’的东西,在关键时刻竟然发挥了如此大的作用!”

从那以后,大伙也不自觉地跟着小郭“捡”起了“破烂”。一有空闲时间,小郭就忙着把回收来的东西分类、修理。现在走进库房,映入眼帘的是摆放得整整齐齐的货架,每一件物品都贴着清晰的标签,一目了然。每当遇到紧急任务急需材料时,小郭总能像一阵风似的,迅速在货架间来回穿梭,准确无误地找出所需物品。

小郭,虽然嗓门大,但为人低调,从不张扬。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节支降耗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每一个工作细节之中,让每一件物品都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在他的带动下,修旧利废不再仅仅是小郭所在区队的个别行为,而是在全队形成了一股良好的风气,并成为大家心中降本增效的榜样。(王泽林)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