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首页 > 文化建设 > 文艺生活
杜媛随笔: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发布时间:2025-11-05 16:05:56     作者:杜媛   浏览量:37   分享到:

秋日暖阳裹着软乎乎的风,我握着方向盘,父母坐在后排,车窗外的树影缓缓后退,车子朝着杨凌的方向行驶。这趟农高会之行,像颗悄悄埋下的种子,被母亲一句无意的念叨,催得发了芽。

周末休假回家,母亲正蹲在院子里收拾苹果筐,忽然念叨了一句“又到农高会的时候了”。语气里藏着点不易察觉的向往。“那咱去转转呗?”我凑过去拉她的手。“不去不去,地里的活儿还没干完,再说人肯定挤得很。”她摆手,目光却飘向村口的路,是怕耽误我,又舍不得那热闹。我故意蹭着她胳膊撒娇:“妈,我都三十多了,还没见过农高会长啥样呢!你陪我去呗,就当帮我圆个梦。”一旁择菜的父亲放下手里的菠菜:“活儿哪有干完的时候?去歇一天也好。”

“你还记得不?你上三年级那年,我跟你爷去农高会,回来给你带了条红棉裤,还有袋狗头枣。”父亲的话唤醒了记忆,那些模糊的片段瞬间清晰起来——红棉裤是枣红色的,条纹的,一节一节的,我穿了整个冬天,小伙伴都羡慕地说,像过年的新衣服。狗头枣更绝,比我拇指还粗,咬一口甜得能流出蜜,爷爷坐在炕边笑着说:“慢点儿,没人跟你抢。”后来再没见过那么大的枣,也没机会挽着爷爷听他讲农高会的故事。父亲叹口气:“你爷爷要是还在,肯定也想再去看看,现在农高会比以前热闹多了。”母亲悄悄抹了下眼角,岔话:“看看有没有枣,给你爸买点。”

路上父亲忽然叮嘱:“你在单位上班,得好好干,别偷懒。跟同事相处要实在,少计较,互相帮衬着才能长远。”母亲也跟着说:“你公婆天天帮你带娃,多辛苦,回家多搭把手,别总让老人操心。老人身体好,不拖累你们,就是最大的帮衬了。”我点头应着,心里暖烘烘的,这么大了,还是他们眼里需要惦记的孩子。

到了杨凌,才知道“热闹”两个字根本不够形容。入口处的车流人流挤成了团,每个人手里都提着袋子,有的装着刚摘的水果,有的裹着农用工具,还有的捧着种子包装,脸上都带着笑。母亲一进展馆就挪不动脚,在卖辣椒面的摊位前停下,弯腰闻了闻,眼睛亮了:“这味儿正,比咱家里的香。”摊主递来油泼辣子夹馍,她咬了一口,转头跟我说:“给你舅带点,他就好这口。”我跟在他们身后,看母亲捏着布料问价钱,父亲在农机展位前蹲下来,指着一台小型除草机跟摊主唠:“家里那几亩地用这个,能省不少劲儿。”人群里满是问话声:“这苗亩产多少?”“这是菜椒还是干椒?”每个人的脸上都亮堂堂的,手里的袋子沉甸甸的,装的都是过日子的盼头。

逛完时,我们的布袋子也鼓了。母亲的辣椒面、父亲的菜籽,还有我找了好久的狗头枣——虽没小时候爷爷带的大,可咬一口,甜意还是漫到了心里。“明年天好,咱还来。”返程时,母亲摸着刚买的大花围巾,笑出了褶子。父亲忽然说:“从临平镇回吧,那儿有家油粉摊,味儿正,带你们尝尝。”

找到小摊时,塑料棚里飘着酸香。大铁锅里的油粉咕嘟着泡,老板舀了三碗,撒上葱花和香菜。父亲先尝了一口,点头:“就是这味儿!以前跟你爷爷赶集,总来吃。”母亲吃了一口,眯起眼:“跟咱那时候吃的一样,解腻又暖身子。”我捧着碗,热乎气顺着喉咙滑下去,浑身都舒展开来——原来父亲绕路,是想把他记忆里的好味道,也分给我和母亲。

回家的路上,夕阳把树影拉得老长。父亲把给外孙买的小飞机放在仪表盘上,时不时瞥一眼;母亲摸着一包薄脆饼,念叨着“回去先让娃尝尝”。后视镜里,临平镇渐渐远了,农高会的热闹、父亲挑玩具时的笑、母亲选零食时的细心,还有那碗滚烫的油粉,一幕幕在眼前转。我忽然懂了,哪里是我陪他们,分明是他们牵着我的手,把对儿孙的疼、对爷爷未完的牵挂,都泡在这暖融融的夕阳里,一路陪我回家。

那些藏在岁月里的记忆,从来不会淡去。在一次次陪伴里,它们会变得更暖、更清晰。父母给我的,是最踏实的幸福,也是我们家一代传一代的温情。(大佛寺矿 杜媛)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