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八月的孟村矿,清风漫过井架,绿意萦绕矿区。来自五湖四海的“萌新”怀揣着对职业的憧憬、对梦想的热忱齐聚于此,身着湛蓝工装的悦动身影,为初秋的矿区平添了几分朝气与活力,勾勒出一道灵动鲜活、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该矿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要务,持续完善人才发展体系,精心打造“入职第一课”专题培训,用“爱岗、敬业、奉献、坚持”等关键词帮助“新生力量”绘制清晰的“成长地图”,从行业发展趋势到矿井规章制度,从职业素养培育到安全理念灌输,全方位的引导让初入职场的迷茫与忐忑渐渐消散,让每一位职工的履新“第一步”走得更稳、更实。
“井下TBM掘进机的成功应用,让以前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照进了现实,但因为有师傅的帮助,我才能够不那么彷徨。”这是该矿综掘二队职工贺献桓在自己日记本上写的第一句话。初到矿区时,褪去校园青涩的他曾暗自担忧,会不会遇到“没人教、不敢问、不知从何学起”的尴尬困境,这份顾虑让他一度心生挫败。
但这份困扰并未持续太久。针对新职工“理论功底扎实但实践经验薄弱”的特点,该矿迅速搭建起“师带徒”培养桥梁,组织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与新职工签订“师徒协议”,结成帮扶对子。师傅们不仅在技术上倾囊相授,手把手指导设备操作、故障排查,为新职工答疑解惑、梳理工作思路,在生活上更是关怀备至,帮助他们适应矿区环境、缓解思乡情绪,用“传帮带”的温暖,为职工成长筑牢“安全堤”、撑起“保护伞”。
同时,该矿立足职工成长特点,量身制定周期性培养计划,明确各阶段培养目标、内容、时间、方法和责任人等,定期组织开展阶段性考核,以考促学、以考促练,进一步推动新职工从“生力军”向“主力军”转变,形成“以才育才、以老带新”的良性循环。
走进该矿调度室,一幅“青蓝相继”的画面格外暖心。2001年出生、拥有5年工作经验的邓博伟,正手持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图纸,向今年新入职的马佳佳细致讲解设备运行原理与数据研判要点。如今的邓博伟已凭借过硬的技术顺利取得中级技能等级鉴定证书,成长为班组里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而这,正是该矿人才培养成果的生动缩影。
人才引进来,既要重培养,更要重使用。该矿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成长,结合职工个人专业特长与短板弱项、发展潜力、岗位需求等因素,采取“一线淬炼+轮岗轮训”培养机制,让人才“根须”深深扎根基层,在实践中汲取经验、增长才干。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将优秀职工安排到重点项目、重要岗位进行学习锻炼,让他们在“吃劲”岗位上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与履职能力,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蓄水池”。
如何让新职工从“加入”到“融入”,从“认同”到“归属”?孟村矿给出的答案是“温度”。
8月18日,在该矿篮球场,一场矿领导代表队和大学生代表队的友谊赛让新人们更快卸下拘谨,真正融入孟村矿这个温暖的集体。一直以来,该矿始终把关心关爱人才的工作生活摆在重要位置,以“真心”引才、用“真情”留才。针对职工的性格特点、业余爱好、专业特长等,不定期组织篮球友谊赛、志愿服务、爱岗爱企演讲比赛等活动,让职工在丰富的文化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奋勇争先的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向奔赴”。
秋光正好的时节,一群群“孟村人”正在以“战”的姿态、“斗”的勇气、“拼”的劲头,在各自岗位上挥洒汗水、绽放光芒,用责任与担当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为矿井安全高效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殷泽琛)
编辑:弯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