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首页 > 生产经营 > 人力资源
文家坡发电公司:以“审训联动”破题 筑牢碳排放管理“合规防线”
发布时间:2025-10-15 10:54:32     作者:田春阳   浏览量:178   分享到:

“以前填燃料消耗报表时,偶尔觉得差个小数、漏个采样记录不算大事,现在才知道,这些数据要是出了错,不仅企业要受罚,我们岗位人员也得担责任!”培训间隙,文家坡发电公司员工王皓冉拿着刚记满的笔记本感慨。这是该公司碳排放专项培训中,员工观念转变的一个缩影。

1_副本.jpg

政策解读:用“案例+法规”敲醒合规意识。培训第一天,该公司特意请来陕西超腾生态环境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把《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从“条文”变成了“身边事”。专家开篇就强调:“这是我国首部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门行政法规,第一次把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的‘全流程要求’写进法规,对咱们这类重点排放单位,核心就三点——‘严管、严查、严罚’。”

为了让“严”字落地,专家没少举“反面教材”。“大家看,这起计量失误的案例里,问题就出在咱们每天都碰的环节——燃料采样时没留好记录,制样时没按标准操作,存样环境湿度超标让煤样受潮,最后数据能准吗?”专家指着案例中的细节提问,台下参训员工纷纷低头对照自己的工作笔记。等到讲解“双罚制”“配额清缴义务”时,不少人已经主动标注:“每一个数据都要溯源,每一步操作都要留痕。”

实操赋能:瞄准“薄弱环节”教方法。光懂政策不够,能落地才是关键。结合前期企业碳排放管理排查出的问题——比如部分计量器具校准不及时、燃煤采制化存流程不规范、生产数据统计有漏洞,培训专门设置了“实操课堂”。

讲师带着大家走到燃料车间,现场演示燃煤采样的正确姿势:“采样点要均匀分布,不能只采表面;样品重量要够,装样袋要贴好标签,注明采样时间、地点、采样人。”随后分组模拟,讲师在旁边实时纠错——“这个制样筛的孔径不对,得换20毫米的。”“记录里少了煤样的水分含量,得补上。”

针对《2023-2024 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方案》里的新要求,培训还专门梳理了“数据统计清单”:哪些数据要从生产系统导出,哪些要靠人工核对,哪些必须附计量器具校准报告。“以前统计碳排放数据,总怕漏项,现在有了这份清单,跟着一步步来,心里踏实多了。”负责数据统计的员工小李说。

审核闭环:从“查问题”到“养习惯”。培训刚结束,碳排放内部审核就紧跟其上——这是该公司特意设计的闭环环节,目的就是检验大家学得怎么样、用得好不好。

审核组拿着《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要求》,对照着查了三个重点:数据质量控制方案有没有落实,生产台账记录全不全,之前排查出的问题改没改。

“刚开始审核时,还发现有个班组的台账少了3天的采样记录,当场指出后,他们当天就补全了,还制定了‘每日台账自查表’。”审核组组长说,这种“培训完就练、练完就查、查出问题就改”的模式,正在让员工养成新习惯:现在每次操作前,都会先想“符不符合规范”;每次记录数据时,都会多问一句“有没有溯源依据”。

全员提升:从“要我合规”到“我要合规”。这次“审训联动”,不仅让员工的技能提上去了,更让“碳排放管理人人有责”的意识扎了根。负责燃煤管理的张师傅也有新感悟:“以前觉得碳排放是环保部门的事,现在才知道,我采的每一份煤样、记的每一个数据,都关系到企业能不能合规清缴配额,能不能在碳市场里站稳脚步。”

“碳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把碳排放管理做细做严,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文家坡发电公司负责人说。接下来,该公司将把碳排放培训从“集中开展”变成“常态化学习”,每月组织一次小测试、每季度搞一次实操比武;更会把数据质量管理纳入员工绩效考核——比如数据记录零差错的给奖励,出现违规操作的扣绩效,真正推动“要我合规”向“我要合规”转变。(田春阳)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