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挖潜创效”专栏
今年以来,大佛寺矿坚持在加强资产盘活、提升物资利用效率上下功夫,深入开展材料整治专项行动,通过精准梳理库存、盘活闲置资源、修复废旧物资等举措,推动物资管理效能与成本控制双提升,一季度累计节支236.34万元,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闲置物资盘活,唤醒“沉睡资产”。该矿以“清库存、挖潜力、降成本”为目标,对各区域物资库房及物资存放点进行全面清查,重点梳理长期闲置设备及部件,通过技术评估与维修调试,成功复用闲置变速箱1台、电动机5台,节约资金5.54万元;针对3#立风井物资库房及东广场存放区的水泵、通风机、电动机等设备,组织专业团队开展检测与维修,累计修复、复用各类水泵72台、刮板1473个、齿轨1161根、链条143吨,预计节支160万元。此举不仅盘活了低效运转的存量资产,更减少了新设备采购需求,为生产一线提供了及时的物资保障。
废旧物资再生,释放循环价值。该矿坚持“应修尽修、能用尽用”原则,对废旧钢材、溜煤斗、皮带机大帮、挡煤板等开展针对性修复与拆解再利用。通过切割改造、焊接加固等工艺,将废旧钢材转化为可复用的结构件,累计节支29.68万元;同时,对拆除的开关喇叭嘴、保护器等小型部件进行分类清洗与功能测试,累计回收复用80余件,节约采购成本3万元,切实使废旧物资“变废为宝”,有效减少了仓储压力。
管路资源复用,构建高效循环链。针对矿区管路系统老化与库存积压问题,该矿积极组织人员对可复用管路进行集中分拣、清洗与检测,累计修复利用各类管路480余根,折合资金58.12万元。同时,深化长效机制建设,建立管路全生命周期管理台账,做到管路从拆除、修复到二次安装的全流程管控,避免了“一拆了之”的资源浪费,为井下巷道延伸、设备改造等工程提供优质低价的材料支撑。
长效机制优化,推动精细化管理。该矿不仅聚焦物资物理层面的“修旧利废”,更注重管理体系的完善,及时修订了《物资仓储管理办法》,明确了闲置物资定期盘点、废旧物资分类处置、修复成果考核等办法及要求,并建立“节支增效”专项台账,对各环节数据进行精细化统计,确保每一笔资源复用可追溯、可量化。同时,持续深化形势任务教育,加大“四种经营理念”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员降本增效意识,营造“人人参与降本、处处践行增效”的良好氛围。
物尽其用,开源节流。一个个有效举措渐次落地,一项项闲置资产重获生机。该矿将持续深耕“四种经营理念”,坚持盘活存量、挖掘增量、控制成本,加快推进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助力矿井高质量发展。(李博)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