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经营理念”大家谈专栏
当前煤炭行业正处于缩量下行的深度调整期,传统“重产量轻质量、靠规模保收益”的产销模式已难以为继。在行业加速洗牌的关键阶段,唯有打破路径依赖、主动创新求变,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生产副总经理,我认为当下最核心的“变”,在于向内深耕:以全链条细节管控为抓手,追求质量过硬、效益最优的双重目标,切实锻造产品核心竞争力,如此才能在市场变化的大浪淘沙中站稳脚跟、行稳致远。
一、重塑核心认知,锚定问题破局
用“营销”思维抓“生产”的本质,是以市场需求为起点、以客户价值为导向,并将这一逻辑深度融入生产全流程。核心在于打破惯性思维,构建市场需求、生产适配、市场反馈的闭环体系,推动生产从达标交付转向主动适配,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同频共振。具体而言,不仅要强化市场研判的精准性,将生产计划与下游客户生产周期、政策调整动态、市场价格波动等关键信息深度融合,灵活调整产品策略,有效发挥产品的最大效益。同时还要健全生产、销售部门的常态化沟通机制,确保市场变化、客户反馈等信息第一时间传导至生产端,聚焦煤炭质量稳定性、产销匹配精准度、高附加值产品优先级等核心指标,以精细化管理筑牢矿井高质量发展根基。
二、构建市场驱动机制,实现动态精准调控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指挥棒”,建立灵活高效的生产调控体系,让生产节奏紧跟市场变化。一是每日调度会期间同步召开产销协同会,整合矿井前日产销量、客户需求变动、市场价格走势等数据,形成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平衡模型,推动生产计划从“月度固定下达”向“每日响应、每周调整”转变,实现供需精准匹配。二是严格落实4207综放工作面“见矸关窗”、工作面层位调整优化、大块矸石充填41盘区巷道等举措,从源头减少矸石产出,保障块煤、高炉喷吹煤产量及发热量符合产品需求,实现提质量、增产量双重目标,精准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三是打通全链条信息共享渠道,依托微信办公群、钉钉平台等数字化工具,实现生产进度、库存状态、销售动态等信息实时共享,确保销售端可随时追踪生产进程,生产端能精准把握需求变化,提前调整生产安排。
三、打造客户适配体系,实现质量精准管控
坚持以客户需求为“标尺”,建立从生产到交付的全流程质量适配体系,让煤炭产品质量不仅合格,而且精准适配客户需求、最大程度获得客户满意。一是联合销售、调度等部门梳理客户应用场景数据库,针对发电、化工、炼钢等不同行业客户制定专属质量与效益适配表,明确各品类产品的核心管控指标及波动范围,实现“一客一策、一品一标”。二是紧盯生产全系统的杂质混入风险,不断健全质量预警机制,通过每班分析化验掌握煤质变化趋势,最大限度规避质量风险。三是充分运用选煤厂智能改造成果,针对性强化原煤筛选、洗选加工等工艺流程管控,持续动态调整参数、优化操作标准,实现精准控质、持续提优。
四、聚焦价值优先导向,构建全要素优化路径
坚持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从考核、成本、人才等多维度发力,推动生产从数量优先转向价值优先。一是将产品合格率、交付率、高价值产品占比等纳入绩效考核,实现与产量、进尺等指标同等权重,以考核“指挥棒”引导各单位、各岗位聚焦价值创造。二是建立区队、班组和岗位工三级成本管控体系,将材料消耗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鼓励全员算账干活、节约创效;大力推行修旧利废、回收复用、闲置资产盘活、采购成本优化等举措,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投入,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三是定期组织采掘、洗选等专业关键岗位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升现场生产条件研判能力;常态化开展“师带徒”、技术比武、岗位“双述”等活动,激发全员学业务、强技能的热情,打造懂需求、懂生产、懂质量的高素质一线队伍,为产出高价值产品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以营销思维抓生产,既要“埋头挖煤”,又要“抬头看路”。展望未来,我们将锚定产销协同、价值升级目标,以同频共振的合力、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健全生产管理体系,深挖内在发展潜力,用精细化、高水平的管理,推动矿井加速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文家坡矿副总经理 丁言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