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为了进一步提升矿井生产效率水平,打通矿井生产过程中的难点,确保2025年生产任务目标的完成,现结合地测防治水专业特点和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浅谈煤矿生产效率提升举措。
一、切实抓好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和治理工作。自《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规范》实施以来,该项工作便成为煤矿地质工作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成为政府各级监管监察部门检查的重点内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要抓好井田内及周边采空区、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导水裂隙带、离层空间、地下含水体、地表水体、油型气及油气井、冲击地压危险性及古河床冲刷带等地质因素的普查和治理,做到超前普查、精准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二、积极做好各类地质及水文地质钻孔的施工与管理。针对矿井生产过程中井田内施工的各类地质及水文地质钻孔,一是超前设计、超前施工,尽可能减少对矿井正常采掘活动的影响;二是科学谋划,尽量做到一孔多用;三是根据各矿井地质赋存状况,积极引进先进的地质及探放水钻机,提高钻孔钻进效率。
三、做好各类地质资料的收集与使用。各矿井要充分利用各个阶段收集的各类地质资料,包括建井前、建井过程中及生产后的井上下地质资料等,且应确保地质基础资料得到充分利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对地质资料的重视和应用主要偏向于矿井直接从事地质工作的人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使用率较低,后续必须进一步改进,最大限度发挥地质资料对矿井生产的指导作用。
四、充分做好地测人员补充与设备的配备工作。各矿井必须按照规定配齐地测专业技术人员和探放水作业人员,这是矿井地测防治水工作的重要保障。目前公司个别矿井探放水作业人员配备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担心人员配备过量,在探放水作业任务不足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人力浪费。针对此类情况,现行各类规范规程未明确规定探放水队伍不得从事其它钻探作业,即在确保自身工作正常的情况下,亦可安排其他工作事项,充分发挥地测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主观能动性。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