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首页 > 文化建设 > 文艺生活
席九森随笔:我们需要一场“脱口秀”式的释放
发布时间:2025-10-15 17:00:46     作者:席九森   浏览量:213   分享到:

从建材市场挣脱出来时,秋雨依旧不依不饶地笼罩着整座城市。十一黄金周,朋友圈里晒满了诗和远方,我和妻子却被困在这座城里,为即将动工的新家装修而奔波。连续几天,脑子里转的都是瓷砖的花色、板材的环保等级,还有那总也谈不拢的报价单,连日的奔波,身体就像散了架,每个关节似乎都在抗议。

雨没有停歇的意思,和妻子互相看了一眼,谁也提不起精神回到那租来的、临时凑合的小窝里。脚步便有些迟疑地跟着手机导航,拐进了不远处的一条商业街背后,找到了那家据说挺热闹,但却从未踏足过的脱口秀俱乐部。

推开那扇隔音不算太好的木门,像是忽然潜入了另一个世界。外面车马的喧嚣被过滤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暖烘烘的、带着些咖啡与人体温混杂的气息。地方不大,灯光也调得幽暗,只将一束最亮的光,妥帖地投在舞台中央那支孤零零的立麦上。早已坐了不少人,散落在舞台下面的椅子上。没有高声的谈笑,多是如我俩一般,脸上带着一丝傍晚特有的、尚未褪尽的倦意,静静地啜着杯中之物,或是低头划着手机,仿佛都在积蓄着力气,等待着一场共同的、心照不宣的释放。

我们拣了个靠后的角落坐下,要了两杯冰水。服务生轻手轻脚地送来,杯壁上的水珠沁凉,握在手里,倒让混沌的神经清醒了几分。环顾四周,能看到邻座一位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领带松垮地挂着,正仰头闭目,像是要将最后一点疲惫从眉心挤出;前排是一对年轻情侣,女孩的头轻轻靠在男孩肩上,姿态里似乎透出一种假日加班后还未及转换的慵懒。我们素不相识,此刻却像同一条疲惫航船上的乘客,暂泊于这方小小的、名为“欢乐”的港湾。

灯光倏地一暗,复又亮起,只聚拢在舞台中央那一点。主持人登场了,是个穿着白色T恤的瘦小姑娘,但嘴皮子却极其利索,像炒豆子似的,三言两语便暖了场。她调侃着晚高峰的地铁、老板画的大饼以及手机上永远刷不完的工作群消息。台下便开始有了零星的笑声,像外面的雨点,起初疏落,继而便密集起来。那笑声是会被传染的,当你听见旁人因某个精准的揶揄而爆笑时,自己那根麻木的神经,仿佛也被拨动了一下,嘴角便不由自主地弯了起来。

接着上场的演员,说的无非都是生活中的琐碎烦恼,租房的窘迫,减肥的失败,与父母催婚的斗智斗勇……这些平日里足以让人皱眉叹息的无奈,经他们的嘴巴一说,却忽然变了味道。他们都有一种奇妙的本事,能将自身的“惨事”用一种极度夸张又充满荒诞逻辑的方式呈现出来。不像是诉苦,倒像是在展示一件件有趣的收藏。于是,那些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的尴尬与不堪,在此刻不再是压在胸口的石头,而成了被端到灯光下细细赏玩、闪着苦乐光泽的喜剧素材。

我听着,笑着,起初还有些拘谨,仿佛笑容也需要从僵硬的面部肌肉里重新学习。但渐渐地,那笑声便顺畅了,从喉咙深处涌了出来,带着一种豁出去的爽快。尤其是在某个极精妙的“梗”被抛出时,我发现自己也正毫不顾忌地前仰后合。那一刻,什么瓷砖配色、预算超支,统统被这巨大的欢乐声浪冲到了九霄云外。胸腔里那股因装修而带来的疲惫感,仿佛也随着这毫无顾忌的笑声,被畅快地吐了出来。

这大概便是脱口秀的妙处所在了。它不像戏剧要求你沉浸,不像音乐要求你感受,它只邀请你旁观,旁观另一个普通人如何将生活的华美袍子翻过来,给你看上面密密麻麻的虱子,然后笑嘻嘻地告诉你:“瞧,大家都一样。”它不提供解决方案,甚至有时带着几分无奈的犬儒,但它却给予你最直接,也最平等的东西——笑声。在这笑声里,你与你的烦恼短暂地和解了,你发现你那点辛苦与委屈,并非独一份,原是这世间最普通的风景。于是,那份自怜与沉重,便倏地减轻了。

演出散场,随着人流走出俱乐部。雨不知何时也停了,夜风拂面,竟有了一丝清爽。路灯将影子拉得长长的,步伐却轻快了许多。方才剧场里的爆笑犹在耳畔,像给疲惫的灵魂做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按摩。明天的建材市场,依旧要去奔波,但此刻,我们步伐轻快,仿佛有了一份从欢声笑语里偷来的默契与从容,足以支撑着我们,继续走回那烟火寻常,也依旧琐碎的生活里去。(文家坡矿 席九森)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