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小庄矿:奏响煤矸石“价值新生”最强音
发布时间:2025-05-20 14:47:44     作者:计忠荣 陈依琛   浏览量:133   分享到:

近日,小庄矿东部辅助运输大巷“以矸换煤”项目正式启动,矸石预制块制作突破3500块,完善了“井下源头减量+地面综合利用”矸石处置模式,实现了固废全过程溯源管理,助推“出煤不见煤、矸石不升井”的固废治理目标落地,奏响绿色发展最强音。

1_副本.jpg

该矿东部辅助运输大巷“以矸换煤”项目是在东部胶带运输大巷“以矸换煤”项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科学规划后的拓展工程。项目从东部辅运大巷3#联巷以西50米处开始,直至东部辅运风门段,逐段进行起底作业,总起底长度达2024米。施工采用综掘机后退式工艺,起底产生的浮煤由无轨胶轮车转运,同时将岩巷生产的矸石运送至已起底区域,借助挖机、铲车完成巷道回填整平工作。起底作业为全断面施工,长2024米、宽5.5米、高1.5米,预计可回收煤炭约2.2209万吨、填矸约4.1745万吨。这种“以矸石换煤炭、用废体换实体”的创新举措,不仅开拓了矸石综合利用新路径、大幅提升了矸石利用率,还实现了煤炭资源的最大化回收。

为保障工程有序推进且不影响巷道后续使用,该矿编制了《东部辅运起底填矸充填方案》,对开挖、回填、平整、设备应用、巷道支护等环节进行严格规范,确保矸石回填后巷道高度符合原设计4.97米的标准要求。施工采用分区段起底回填、交叉作业的方式,利用φ6.0mm圆钢加工的1200×2000mm金属网进行临时防护,未铺网区域严禁人员进入,后期完成施工后进行拆除复用。此外,起底期间严格保障排水系统正常运行,水泵一备一用,临近排水点时提前拓深水仓,杜绝积水漫溢。对于底板渗水、积水区域,回填前先铺设100mm厚搅拌料,再进行矸石回填,真正让矸石成为安全运输的坚实“基石”,深化推广了东部胶带运输大巷“以矸换煤”项目的示范经验 。

2_副本.jpg

在“降本增效”理念的引领下,该矿积极探索矸石综合利用新途径。创新性地将矸石粉碎后,按1:3:1的比例与米石、水泥混合制作预制块,单块预制块可创造3元效益,目前已制作3500余块,创效约10500元。同时,该矿有序推进闲置巷道填充、预制块及砖块制作、密闭墙封闭施工等项目。今年以来,已完成7处闲置巷道及硐室的矸石填充工作,40205运顺机头硐室正在稳步推进,累计填矸量约18万吨。完成填充的巷道采用矸石预制块及砖块砌墙封闭,不仅密封性好、无漏风问题,而且便于后续维护与检查。

近年来,该矿始终践行“井下源头治理、地面综合治理、循环综合利用”的理念。井下方面,强化源头管控,严格落实放顶煤开采措施,从生产源头做好煤矸分选,降低原煤含矸率;掘进、巷道维修过程中实施“矸煤分运”,减少地面排矸成本的同时提高煤炭纯度;闲置巷道填充过程中,运用铲车进行推进、垒积、压实,降低闲置空间,提高巷道填充率。通过实施闲置巷道填充、复用地坪施工及“以矸换煤”等项目,累计利用矸石约130万吨,实现了矸石的井下循环利用。地面方面,将洗选矸石与其他原材料混合制成预制块、砖块,应用于井下密闭墙施工、矸石山边坡治理、风井厂区路面铺设等,推动矿井向安全、绿色、经济、高效方向转型升级。同时,持续推进矸石山复绿工程,通过补栽树苗、播撒草籽,完善排水、喷淋系统,定期养护,成功将“黑色矸石山”变为“绿色生态带”。

下一步,该矿将积极对标智能化矸石处理充填领域的先进设备、系统和技术,持续提升矸石综合利用率,力争实现矸石“返回家乡、深埋地下”的目标,全力创建矸石综合利用示范矿井,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计忠荣 陈依琛)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