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如何让技能人才育得出、留得住、用得好?今年以来,胡家河矿采取提薪酬、搭平台、强培训等多种举措,深耕技能人才培育沃土,依托“多元激励赋能、日常培训夯基、传帮带促成长”全链条培育体系,让技能人才发展有空间、成长有路径、干事有劲头。
多维激励 让技能人才“名利双收”
“在国家级、省市级技能竞赛上获得名次就给予重奖,还会根据获奖级别分配套间、单间,划分专属停车区域,这待遇真是没话说……”谈起在7月6日技能人才座谈会上敲定下的激励政策,曾获“陕煤杯”安全仪器监测工三等奖的苏永伟难掩喜悦。
激励有为者,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导向和行动。为鼓励职工提升技能水平,该矿构建起“经济奖励+人文关怀”双轮驱动激励机制,让技能人才获得荣誉的同时,更能尝到物质上的“甜头”,做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一方面,设立“技能人才专项津贴”,对外出参加竞赛人员按照国家级、省级、市级给予参赛津贴。对在内部技能竞赛、创新攻关、技术评比等比赛中获奖的个人或团队,实行“赛事奖励同等配套”政策,即赛事主办方奖多少,矿井则追加同等额度的激励。另一方面,为技能人才提供单间宿舍、划定专属停车区域,在给予技能人才物质实惠的同时,让大家得到“比金钱更暖心”的尊重和关怀,进一步激发全员钻研技术、比拼技能、提升业务的工作热情。
靶向培训 着力培育综合型人才
坐在教室听理论or井下现场练实操?该矿打破传统培训模式,推行“靶向式”培育机制,一方面将教学课堂搬进采掘工作面,一方面借助AI大数据云课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职工既有理论层面的提升,又有实操技术的增强。
教技能,还有“红包”拿。该矿综掘一队建立技术能手激励机制,推行“点餐式”精准教学,采取“PPT演示+现场提问”互动教学模式,对表现优异的授课人员每次给予200元奖励。同时,实施“考核+督导”双重保障机制,安排技术骨干为技术薄弱人员提供“一对一”辅导,定期跟踪学习进度并组织技能评测,确保培训效果层层压实,形成“教学-反馈-提升”的闭环管理。
除技术方面外,该矿同样重视职工在安全意识、行为规范、应急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截至目前,组织自救互救、法律法规、AI办公、职业素质、消防急救等培训20余场,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此外,建成VR实操模拟、设备拆装实训等技能实训基地,让职工在仿真环境中锤炼技艺。
传帮带练 让“独门绝技”成“共享财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保障技能人才福利的同时,如何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培养更多、更优秀、更专业的技术型人才,是矿井当务之急。
6月初,在“传承匠心,筑梦胡矿”拜师大会上,该矿董事长、总经理宋红立提出“五个一”师徒工作法,即一同深入井下现场、一同参加座谈调研、一月一次深入交流、一月一篇学习总结、一月一本书开拓思维,从制度层面为技能传承立下“硬规矩”,对培育技术型人才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6名矿领导同部门、区队技术员签订师徒协议,结成“技术传承共同体”。随后,各区队迅速响应,纷纷举行特色拜师会,组建“技术帮扶先锋队”,通过“一对一结对,多对一攻坚”模式,把技术骨干的“独门绝技”转化为全员可共享的“财富”。
此外,为推动技术交流、岗位练兵常态化,该矿要求各区队定期举办机电、采掘、一通三防等专业技术比武活动,让更多优秀技能人才走上赛场,在实践中获得成长、提升水平。后期,该矿还将通过组建宣讲团、搭建工作室等途径,鼓励、吸引更多职工参与到技能提升工作中来,力争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潘森)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