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编者按: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战略性、方向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四种经营理念”作为集团“奋进者”文化体系的核心理念,其提出与践行,反映了集团20余年来发展实践的深厚积淀,深化了对经营管理的规律性认识,顺应了应对煤炭经济下行的现实需要。
为推动“四种经营理念”走深走实,贯穿在各单位、各部门、各区队、各车间、各班组工作开展的全过程、各环节,按照集团有关要求,公司拟在4月至10月,分阶段、分主题组织开展“四种经营理念”大讨论活动,旨在带动公司上下坚持问题导向、过程导向、结果导向,务实创新、实干担当,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以战略定力应对市场变量、以行动落实促进提质增效,奋力书写彬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公司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四种经营理念’大家谈”专栏,陆续刊发公司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等干部职工践行“四种经营理念”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充分展现公司各条战线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取得的新成果、新收获,大力营造“争做四个示范,创建一流企业”的浓厚氛围。
用“营销”思维抓“生产” 锚定“品质”靶心求突破
孟村矿副总经理 乔鼠盟
在当前煤炭市场深度调整、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严峻形势下,矿井生产管理系统必须主动求变。唯有将“营销”思维真正植入生产管理的每个环节,才能破解“高产低效”的困局,走出一条提质增效的新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通过构建从源头设计到筛选加工的全流程煤质管控体系,把矿井从传统的“生产导向”转向“市场导向”。
一是定方向:树立“市场导向”的战略思维
陕煤集团在国企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创新性提出“四种经营理念”,并经过实践取得了丰硕的经营成果,充分验证了“四种经营理念”是符合矿井实际情况的,在推动矿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双碳”行动逐步深入的背景下,传统“重量轻质、生产达标”的生产理念已难以适应发展需求。深学用“营销”思维抓“生产”经营理念,围绕市场需求,坚持客户导向,其核心在于坚持以“质”取胜,这既是应对“双碳”挑战的必由之路,也是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举措。由此,锚定“保煤质就是保市场,抓煤质就是抓效益”的发展方向,将此理念转化为全员行动,领导班子必须率先垂范,从上到下、一以贯之抓落实。
二是找路径:构建“全流程提质”的科学体系
要将“营销”思维融入生产环节,就要以“提煤质、稳市场、增效益”为总体思路,从优化巷道布置、提高回收率、矸石高值化利用、筛选加工精细化管理着手,构建“井上下”全方面煤质管控体系。
在源头设计阶段,依托三维地震和精查资料,建立地质保障系统,系统掌握煤层赋存状态、断层及夹矸分布情况,科学规划工作面位置与走向,使工作面尽可能避开地质复杂区域。在盘区设计时,扩大外围系统服务范围,结合4#煤层厚度及设备配套实际,优化巷道断面,从设计源头降低矸石产生。
在生产过程中,面对采煤工作面隅角悬顶和端头附近顶煤冒放率低的问题,要“不打折扣”地应用井下水射流切割退锚、上下隅角水力压裂切顶等新技术,提高回收率。采煤工作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持续优化“2+3+N”放煤工艺,严格执行“见矸关窗”原则,将含矸率控制在2%以下,确保顶煤放净、矸石不漏。岩巷掘进工作面严控矸石上系统,以“能井下处理坚决不上地”为原则,严格执行“分装分运充填矸石”“TBM自密实回填”等措施,从生产源头提高精煤率,降低吨煤成本、系统的负荷与分选难度,实现矸石井下高效、无公害处置,推动绿色矿山建设。
在煤炭筛选阶段,要依托现有在线测灰仪,加大采制化频次,实现“井上下”实时联动,以数据指导生产过程,确保煤质达标。同时根据实时煤质数据动态调整筛选工艺参数,执行“分质入仓”,避免不同品质煤炭混存影响整体煤质,严控装车配煤,强化装车过程监控,重点监控计量、配比等装车关键环节,确保高热值与低热值煤炭掺配比例最优化,商品煤热值达标。通过“优化巷道布置”“创新技术应用”“矸石治理”“精细筛选配煤”等具体路径,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质量保障闭环,将“提煤质、稳市场、增效益”的思路落到实处,实现矿井从传统的“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提升产品质量核心竞争力,为矿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三是抓落实:完善“全过程提质”的保障机制
机制是确保“营销”思维落地生产、以“质”取胜落到实处的关键支撑。只有构建权责清晰、激励有效、监督到位的保障体系,才能让全流程煤质管控从“纸上方案”变为“实际成效”,真正把“保煤质、抓效益”的要求贯穿矿井生产经营始终。
压实“分级负责、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将煤质管控责任纳入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清单,明确党委统一领导、分管领导牵头抓总、生产部门具体实施、职能部门协同监督的责任链条。从矿级领导到区队班组长,再到一线操作员工,层层签订《煤质管控责任书》,把“含矸率控制、回收率提升、煤质达标”等关键指标细化分解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形成“人人有责任、事事有标准、件件有考核”的责任闭环。尤其要强化领导班子“包保制”,班子成员定期深入分管领域现场办公,直面矸石治理、工艺优化等难点问题,带头破解制约煤质提升的堵点,以“头雁效应”带动全员履职尽责。
健全“指标挂钩、双向激励”的考核机制。将煤质管理成效与绩效考核、薪酬分配、评优评先深度绑定,建立以“煤质指标为核心、过程管控为重点”的考核体系。
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复盘”的监督机制。成立由纪检、生产、质检等部门组成的煤质专项督查组,重点排查工作面放煤是否规范、矸石分装分运是否到位、筛选参数调整是否及时等关键环节。每月召开煤质管控复盘会,分析当月煤质波动原因,总结成功经验、反思短板不足,持续优化管控措施,形成“监督—整改—复盘—提升”的闭环管理。
强化“全员参与、久久为功”的文化与队伍保障。将以“质”取胜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栏、班前会、内部期刊等载体,宣传煤质管控的重要意义、先进典型和实践成效,分享“小改小革提升煤质”的先进案例,让“保煤质就是保市场、抓煤质就是抓饭碗”的意识深入人心,推动全员从“要我提质”向“我要提质”转变。同时,加强技术骨干队伍建设,鼓励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围绕煤质提升开展技术攻关,为全过程提质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
改革扬帆风正劲,击鼓催征再出发。通过系统推进“定方向、找路径、抓落实”三大举措,实现将“营销”思维深度融入生产全过程,构建从战略到执行、从源头到市场的完整管理体系,矿井将朝着以“质”取胜的方向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