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息

首页 > 安全管理 > 安全信息
大佛寺矿:三维发力夯基础 筑牢防冲安全屏障
发布时间:2025-09-04 11:28:52     作者:杜继涛   浏览量:95   分享到:

今年以来,大佛寺矿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管控”原则,积极从技术、管理、队伍三个维度发力,持续夯实冲击地压防治基础,为矿井安全生产筑牢“铜墙铁壁”。

1_副本.jpg

源头管控“下实功”,摸清灾害“家底”。冲击地压的发生与地质条件、开采布局密切相关,源头预防是关键。该矿聚焦地质条件与开采布局两大关键,持续深化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综合运用地面补充勘探、三维地震、电法等技术手段,开展地质超前勘探,精准掌握井田内的煤层赋存、地质构造、地应力分布等情况,建立详细的地质数据库,为防治方案制定提供基础依据,夯实“透明地质”技术保安能力。同时,持续优化开采设计,避免在高应力区域布置工作面,合理确定开采顺序和巷道布置方式,降低煤层和围岩的应力积累,从源头上降低冲击风险。

2_副本.jpg

监测预警“织密网”,实现风险“早干预”。实时监测是及时发现冲击地压隐患的“千里眼”。该矿建成覆盖全开采区域的立体化监测网络,整合微震监测系统、应力传感器、巷道变形观测仪等设备,实现对煤层应力变化、围岩活动状态的24小时动态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同时,配备专业分析团队,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解读,通过数据趋势分析判断冲击危险等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积极采取煤层注水、钻孔卸压、爆破卸压等措施,主动释放应力,及时消除潜在风险,确保冲击地压可防、可控、可治。

3_副本.jpg

管理培训“强根基”,提升防治“硬能力”。冲击地压防治不仅需要技术支撑,更离不开规范的管理和专业的队伍。该矿进一步健全完善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将防治工作纳入日常安全管理流程。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使其掌握冲击地压的基本知识、预警信号和应急处置方法,提高全员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模拟冲击地压发生场景,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快速响应、有效处置。

冲击地压防治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持续完善防治体系。该矿将积极探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冲击地压防治体系,严格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防范化解风险,全面筑牢矿井安全屏障。(杜继涛)

 

编辑:达文娟